提示
×
取消
确定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利专论
如何从GUI中挖掘发明专利?
来源:中国农化专利网   发布时间:2019-06-03 16:16
简述
作为一位专利代理师,在和客户沟通,如果客户最初仅提供了其软件GUI设计成果,并未提供详细的技术方案,代理师应该如何去挖掘其中可能潜藏的发明专利呢?笔者希望通过三个实际专利案例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笔者在“《GUI外观设计专利路在何方》”一文中介绍了涉及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现状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但是,作为一位专利代理师,在和客户沟通,如果客户最初仅提供了其软件GUI设计成果,并未提供详细的技术方案,代理师应该如何去挖掘其中可能潜藏的发明专利呢?笔者希望通过本文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列举如下三个实际专利案例。

 

专利1

 

专利号:ZL200910175855.7,专利名称:通过在解锁图像上执行姿态来解锁设备,专利权人:苹果公司。

 

其申请文件中权利要求1为:

 

一种解锁手持电子设备的方法,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包括触敏显示器,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在相应于解锁图像的第一预定位置与触敏显示器的接触;

按照在保持与触敏显示器的持续接触的同时所述接触的移动,在触敏显示器上移动所述解锁图像;及

如果所述在触敏显示器上移动所述解锁图像导致该解锁图像从第一预定位置移动到触敏显示器上的预定解锁区域,解锁所述手持电子设备。

 

这个功能是不是很熟悉?那再看一下专利附图。

 

image.png

 

结合附图,是不是可以确认这就是著名的“滑动解锁”功能。

 

虽然对应早期iPhone界面“滑动解锁”功能的权利要求最终被无效掉了,但是苹果基于此专利与三星进行的涉及过亿美元的专利大战依然历历在目。

 

 

专利2

 

专利号:ZL201010104157.0,专利名称:组件显示处理方法和用户设备,专利权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其申请文件中权利要求1为:

 

一种组件显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组件处于待处理状态的指示消息;

根据所述指示消息对容器中显示在屏幕上的显示区域进行缩小处理,以使所述屏幕在所述显示区域缩小后空余出的区域显示所述容器的隐藏区域,所述容器包括容纳组件的显示区域和隐藏区域。

 

该专利没有相应的界面示意图,但是通俗点讲,该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智能手机桌面图标管理,通过“长按”桌面APP图标,使得APP处于“待管理状态”且自动显示隐藏或调用所有桌面分页,此外,允许手机用户通过“长按”+“移动”的方式完成APP的删除或排列布局。

 

包括三星公司在内的多家安卓系统智能手机制造商都应用了上述APP操作方式。基于此,华为公司凭借该专利状告三星公司专利侵权,请求赔偿8000万元人民币,并获得法院支持。

 

专利3

 

专利号:ZL201310491586.1,专利名称:计算装置中的活动的卡隐喻,专利权人: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其申请文件中权利要求1为:

 

一种计算机系统,其包括:

处理器;

触敏显示屏幕,其耦合到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触敏显示屏幕上的手势输入并且在至少两个显示模式中的任何一个显示模式下操作所述计算机系统,其中:

在给定的持续时间期间,所述处理器同时地操作至少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

在全屏模式下,所述处理器在所述触敏显示屏幕上提供针对所述至少第一应用程序或第二应用程序中的仅一个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

在窗口模式下,所述处理器:

在所述触敏显示屏幕上提供对应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卡以及第二卡的第一部分,使得所述第二卡的第二部分在所述触敏显示屏幕上不可见,所述第二卡对应于所述第二应用程序,其中至少所述第一卡显示来自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操作的内容,所述内容对应于:(i)来自应用程序的输出,(ii)任务,(iii)消息,(iv)文档或(v)网页;

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卡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触敏显示屏幕的位置来对在所述触敏显示屏幕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定向接触进行响应;以及

对在所述触敏显示屏幕上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卡或所述第二卡的定向接触进行响应,这通过如下来进行:(i)基于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定向接触来将所述第一卡或第二卡中之一标识为被选择,以及(ii)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将所选择的第一卡或第二卡从所述触敏显示屏幕上解散,使得相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或第二应用程序被关闭;

其中,响应于接收用户输入,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计算机系统进行至少如下转换:(i)从所述全屏模式转换到所述窗口模式,或(ii)从所述窗口模式转换到所述全屏模式。

 

内容有点长,那就结合附图看一下。

 

image.png

 

可以看到,这正是大家在智能手机上常用的通过上滑APP缩略图而将该APP关闭的功能。

 

该专利的原始申请人为惠普,随后转让给了高通,高通也正是凭借这一专利起诉苹果专利侵权,并得到了法院的支持。使苹果不得不对iOS操作系统进行更新。

 

通过上述三个实际专利案例,可以看到,其均直接公开了,或者可以明确推导出对应的图形用户界面。

 

如果基于2014年修改后的《专利审查指南》,上述三个专利对应的图形用户界面无疑都是符合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要求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该图形用户界面并不单纯是富有美感的新设计,而是在此基础上,与智能手机这一运行载体的特定功能相关的新设计。

 

因此,作为专利代理师,在面对客户提供的软件GUI设计成果时,可以从其与运行载体特定功能之间的关系去思考该GUI后可能隐藏的技术方案,在和客户充分沟通后,挖掘出可以申请发明专利的素材。正如上述三个专利的图形用户界面分别与智能终端主屏幕开启、应用图标分屏移动和应用程序关闭这些特定功能相关。

 

另外,上述三个专利还有一个共同点,也就是运行载体均为智能手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不论是手机操作系统,还是运行于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在设计时都需要考虑用户使用体验感等因素,而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代理师如果从技术问题的角度去思考,无疑可以更轻易发现与GUI密切相关的技术方案。

 

客观讲,上述三个专利的技术问题及技术方案都不是特别复杂,但我们知道,专利审查的原则并不是评价专利申请文件技术含量的高低,更多的还是要看其是否符合“三性”及其他《专利法》所规定的要求。

 

因此,从GUI与运行载体特定功能之间的关系出发,或者从GUI与其设计过程所面临技术问题的角度出发,都将有助于专利代理师从GUI中挖掘出与之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技术方案。

 

需要申请人和代理师注意的是,不同于协议算法等类型的专利,上述和GUI相关的专利由于更具直观性,在专利侵权调查的过程中,将更易取证,不仅便于专利权人确定侵权对象,也便于法院作出合理判决。

 

由于上述三个专利的申请日都在2014年之前,即使有与之相关的GUI,彼时在中国也无法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不过对于申请于2014年之后的涉及GUI的外观设计专利,我们可以采用反向推导的方法,以腾讯公司这个外观设计专利金奖,ZL201530430757.X,为例,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起来挖掘一下与其相关的发明专利。

 

来源:IPR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