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公布号:CN108752269A
申请公布日:2018.11.06
申请号:2018107376220
申请日:2018.07.06
申请人:***
发明人:***
地址:***
分类号:C07D213/643(2006.01)I; A01P13/00(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以R‑2‑(‑4‑羟基苯氧)丙酸和2,3‑二氟‑5‑氯吡啶在有机溶剂中,加热条件下进行williamson醚化反应,生成中间体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中间体与取代苯胺加入溶剂中,以EDC·HCl为缩合剂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在150mg/ml浓度下对菵草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性,抑制率高达80%以上,对棒头草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性,抑制率高达90%以上;对早熟禾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性,抑制率高达75%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式(Ⅰ)中,R为取代苯基,所述取代苯基的苯环上的H被取代基单取代或多取代,单取代或多取代的取代基各自独立的选自烷基、卤素或烷氧基。
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式(Ⅰ)中取代苯基R的取代基烷基为C1~C4的烷基,卤素为F、Cl、Br或I;烷氧基为C1~C4的烷氧基。
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式(Ⅰ)中R为2-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2-甲氧基苯基、4-乙氧基苯基、4-叔丁基苯基、2-乙基苯基、2-甲基-6-乙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2-甲基-3-氯苯基、2-氟苯基、4-氟苯基、2,4-二氟苯基、2,6-二氟苯基、3-氯苯基、4-氯苯基、3-溴苯基或4-碘苯基。
所述的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如(Ⅱ)所示的R-2-(-4-羟基苯氧)丙酸和2,3-二氟-5-氯吡啶在有机溶剂中,加热条件下进行williamson醚化反应,生成如式(Ⅲ)所示的中间体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
2)步骤1)所得如式(Ⅲ)所示的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如式(Ⅳ)所示的取代苯胺加入溶剂中,以EDC·HCl为缩合剂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溶剂,得粘稠固体,搅拌下加入无水乙醇使其溶解,在冰浴条件下,调节体系pH值至7~8,再缓慢加入无水乙醇,待体系刚好澄清,继续搅拌20~40min,不断析出白色固体,所得白色固体经乙醇水混合溶液洗涤,抽滤、干燥得目标产物,即得如(Ⅰ)所示的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
如式(Ⅳ)所示取代苯胺中R为取代苯基,所述取代苯基的苯环上的H被取代基单取代或多取代,单取代或多取代的取代基各自独立的选自烷基、卤素或烷氧基。
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如(Ⅱ)所示的R-2-(-4-羟基苯氧)丙酸和2,3-二氟-5-氯吡啶的摩尔比为1~1.3:1,优选为1.1:1。
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有机溶剂为DMF;步骤2)中溶剂为二氯甲烷。
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williamson醚化反应中,如(Ⅱ)所示的R-2-(-4-羟基苯氧)丙酸在有机溶剂中,先在70~80℃下搅拌1~3h,再加入2,3-二氟-5-氯吡啶并升温至88~92℃反应6~8h。
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反应中,如式(Ⅲ)所示的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和如式(Ⅳ)所示的取代苯胺的摩尔比为1:0.9~1.2,优选为1:1.05。
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反应中,如式(Ⅲ)所示的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在常温下溶解于溶剂中,降温至4~6℃,再加入如式(Ⅳ)所示的取代苯胺和EDCI,反应7~9h。
所述的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在除草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在150mg/ml浓度下对菵草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性,抑制率高达80%以上,对棒头草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性,抑制率高达90%以上;对早熟禾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性,抑制率高达7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中间体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的制备:
在装有恒压滴液漏斗、冷凝管和温度计的50mL三口烧瓶中,分别加入15mL DMF、6.37g(0.035mol)R-HPPA,待完全溶解,加入7.26g(0.0525mol)K2CO3颗粒,升温到70-80℃搅拌2h,体系变成粉红色,再在保温条件下用恒压滴液漏斗将4.76g(0.032mol)2,3-二氟-5-氯吡啶缓慢滴加至反应体系中,约30分钟滴完。然后升温至90℃保温反应,TLC对实验进行跟踪监测,反应约8h结束。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冰浴条件下,调节体系pH值至2-3,调节过程中发现有米黄色固体出现并随着搅拌的进行瞬间消失,继续冰浴搅拌1h,不断有米黄色固体析出,水洗、抽滤、干燥得9.10g米黄色固体,收率:91.3%,HPLC检测其纯度97.5%,m.p.69-71℃;
1H NMR(500MHz,DMSO-d6)δ12.99(s,1H),8.19(dd,J=10.0,2.5Hz,1H),8.03(d,J=2.0Hz,1H),7.13(d,J=9.0Hz,2H),6.91(d,J=9.0Hz,2H),4.83(q,J=7.0Hz,1H),1.51(d,J=6.8Hz,3H)。
实施例2目标产物的制备:
在50mL的三口烧瓶中先加入(2.0mmol)实施例1得到的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3.3mmol)三乙胺和15mL二氯甲烷,待溶解后,冰浴降温至5℃,加入(2.3mmol)EDCI,边搅拌边滴加苯胺(2.1mmol),滴加完毕后继续冰浴反应,并使用TLC法对反应进行监测(展开剂比例为EA:PE=1:3,4mL展开剂中滴加两滴三乙胺),约8h反应完。旋蒸除去二氯甲烷,体系呈棕色粘稠固体状态,搅拌下加入10mL无水乙醇使其溶解,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已配制好的3%的稀盐酸溶液,调节体系pH值至7-8,再在冰水浴下缓慢加入无水乙醇,待体系刚好澄清,继续搅拌30min,不断有白色固体析出,用乙醇水混合溶液洗涤(V乙醇:V水=2:1),抽滤、干燥得白色固体,即目标产物,收率:67.3%,m.p.111-114℃;
1H NMR(500MHz,DMSO-d6)δ10.15(s,1H),8.18(dd,J=10.0,2.0Hz,1H),8.01(d,J=2.0Hz,1H),7.64(d,J=7.5Hz,2H),7.32(t,J=8.0Hz,2H),7.15(d,J=9.0Hz,2H),7.08(t,J=7.5Hz,1H),7.01(d,J=9.0Hz,2H),4.88(q,J=6.5Hz,1H),1.57(d,J=6.5Hz,3H).
ESI-MS for C20H16ClFN2O3m/z:Calculated,387.09,Found,387.1[M+H]+.
实施例3目标产物的制备:
在50mL的三口烧瓶中先加入(2.0mmol)实施例1得到的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3.3mmol)三乙胺和15mL二氯甲烷,待溶解后,冰浴降温至5℃,加入(2.3mmol)EDCI,边搅拌边滴加2-甲基苯胺(2.1mmol),滴加完毕后继续冰浴反应,并使用TLC法对反应进行监测(展开剂比例为EA:PE=1:3,4mL展开剂中滴加两滴三乙胺),约8h反应完。旋蒸除去二氯甲烷,体系呈棕色粘稠固体状态,搅拌下加入10mL无水乙醇使其溶解,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已配制好的3%的稀盐酸溶液,调节体系pH值至7-8,再在冰水浴下缓慢加入无水乙醇,待体系刚好澄清,继续搅拌30min,不断有白色固体析出,用乙醇水混合溶液洗涤(V乙醇:V水=2:1),抽滤、干燥得白色固体,即目标产物,收率:65.1%,m.p.152-156℃;
1H NMR(500MHz,DMSO-d6)δ9.59(s,1H),8.19(dd,J=10.0,2.5Hz,1H),8.02(d,J=2.5Hz,1H),7.30(d,J=8.0Hz,1H),7.24–7.09(m,5H),7.05(d,J=9.0Hz,2H),4.94(q,J=6.5Hz,1H),2.11(s,3H),1.60(d,J=6.5Hz,3H)。
ESI-MS for C21H18ClFN2O3m/z:Calculated,401.11,Found,401.1[M+H]+。
实施例4目标产物的制备:
在50mL的三口烧瓶中先加入(2.0mmol)实施例1得到的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3.3mmol)三乙胺和15mL二氯甲烷,待溶解后,冰浴降温至5℃,加入(2.3mmol)EDCI,边搅拌边滴加4-甲基苯胺(2.1mmol),滴加完毕后继续冰浴反应,并使用TLC法对反应进行监测(展开剂比例为EA:PE=1:3,4mL展开剂中滴加两滴三乙胺),约8h反应完。旋蒸除去二氯甲烷,体系呈棕色粘稠固体状态,搅拌下加入10mL无水乙醇使其溶解,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已配制好的3%的稀盐酸溶液,调节体系pH值至7-8,再在冰水浴下缓慢加入无水乙醇,待体系刚好澄清,继续搅拌30min,不断有白色固体析出,用乙醇水混合溶液洗涤(V乙醇:V水=2:1),抽滤、干燥得白色固体,即目标产物,收率:70.7%,m.p.113-117℃;
1H NMR(500MHz,DMSO-d6)δ10.06(s,1H),8.18(dd,J=10.0,2.0Hz,1H),8.01(d,J=2.5Hz,1H),7.52(d,J=8.0Hz,2H),7.15(d,J=9.0Hz,2H),7.12(d,J=8.5Hz,2H),7.00(d,J=9.0Hz,2H),4.86(q,J=6.5Hz,1H),2.25(s,3H),1.55(d,J=6.5Hz,3H);
ESI-MS for C21H18ClFN2O3m/z:Calculated,401.11,Found,401.1[M+H]+。
实施例5目标产物的制备:
在50mL的三口烧瓶中先加入(2.0mmol)实施例1得到的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3.3mmol)三乙胺和15mL二氯甲烷,待溶解后,冰浴降温至5℃,加入(2.3mmol)EDCI,边搅拌边滴加2-甲氧基苯胺(2.1mmol),滴加完毕后继续冰浴反应,并使用TLC法对反应进行监测(展开剂比例为EA:PE=1:3,4mL展开剂中滴加两滴三乙胺),约8h反应完。旋蒸除去二氯甲烷,体系呈棕色粘稠固体状态,搅拌下加入10mL无水乙醇使其溶解,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已配制好的3%的稀盐酸溶液,调节体系pH值至7-8,再在冰水浴下缓慢加入无水乙醇,待体系刚好澄清,继续搅拌30min,不断有白色固体析出,用乙醇水混合溶液洗涤(V乙醇:V水=2:1),抽滤、干燥得白色固体,即目标产物,收率:66.8%,m.p.77-79℃;
1H NMR(500MHz,DMSO-d6)δ9.27(s,1H),8.17(dd,J=10.0,2.0Hz,1H),8.00(dd,J=6.5,2.0Hz,2H),7.17(d,J=9.0Hz,2H),7.13–7.03(m,4H),6.93(t,J=7.5Hz,1H),5.06(q,J=6.5Hz,1H),3.83(s,3H),1.55(d,J=7.0Hz,3H);
ESI-MS for C21H18Cl2FN2O4m/z:Calculated,417.10,Found,417.3[M+H]+。
实施例6目标产物的制备:
在50mL的三口烧瓶中先加入(2.0mmol)实施例1得到的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3.3mmol)三乙胺和15mL二氯甲烷,待溶解后,冰浴降温至5℃,加入(2.3mmol)EDCI,边搅拌边滴加4-乙氧基苯胺(2.1mmol),滴加完毕后继续冰浴反应,并使用TLC法对反应进行监测(展开剂比例为EA:PE=1:3,4mL展开剂中滴加两滴三乙胺),约8h反应完。旋蒸除去二氯甲烷,体系呈棕色粘稠固体状态,搅拌下加入10mL无水乙醇使其溶解,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已配制好的3%的稀盐酸溶液,调节体系pH值至7-8,再在冰水浴中缓慢加入无水乙醇,待体系刚好澄清,继续搅拌30min,不断有水泥色固体析出,用乙醇水混合溶液洗涤(V乙醇:V水=2:1),抽滤、干燥得水泥色固体,即目标产物,收率:63.8%,m.p.142-144℃;1H NMR(500MHz,DMSO-d6)δ10.02(s,1H),8.18(dd,J=9.5,2.0Hz,1H),8.01(d,J=2.0Hz,1H),7.52(d,J=9.0Hz,2H),7.15(d,J=9.0Hz,2H),7.00(d,J=9.0Hz,2H),6.87(d,J=9.0Hz,2H),4.84(d,J=6.5Hz,1H),3.97(q,J=7.0Hz,2H),1.55(d,J=6.5Hz,3H),1.30(t,J=7.0Hz,3H);
ESI-MS for C22H20ClFN2O4m/z:Calculated,431.12,Found,431.1[M+H]+。
实施例7目标产物的制备:
在50mL的三口烧瓶中先加入(2.0mmol)实施例1得到的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3.3mmol)三乙胺和15mL二氯甲烷,待溶解后,冰浴降温至5℃,加入(2.3mmol)EDCI,边搅拌边滴加4-叔丁基苯胺(2.1mmol),滴加完毕后继续冰浴反应,并使用TLC法对反应进行监测(展开剂比例为EA:PE=1:3,4mL展开剂中滴加两滴三乙胺),约8h反应完。旋蒸除去二氯甲烷,体系呈棕色粘稠固体状态,搅拌下加入10mL无水乙醇使其溶解,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已配制好的3%的稀盐酸溶液,调节体系pH值至7-8,再在冰水浴下缓慢加入无水乙醇,待体系刚好澄清,继续搅拌30min,不断有水泥色固体析出。水泥色固体用乙醇水混合溶液洗涤(V乙醇:V水=2:1),抽滤、干燥得水泥色固体,即目标产物,收率:69.5%,m.p.100-103℃;
1H NMR(500MHz,DMSO-d6)δ10.10(s,1H),8.17(dd,J=9.9,2.0Hz,1H),8.01(d,J=2.5Hz,1H),7.54(d,J=9.0Hz,2H),7.32(d,J=8.5Hz,2H),7.14(d,J=9.0Hz,2H),7.00(d,J=9.0Hz,2H),4.85(q,J=6.5Hz,1H),1.55(d,J=6.5Hz,3H),1.25(s,9H);
ESI-MS for C24H24ClFN2O3m/z:Calculated,443.15,Found,443.1[M+H]+。
实施例8~19:
变换不同的取代胺(即变换苯胺的取代基团),其物质的量均为2.1mmol,其他条件同实施例2,分别制得化合物见表1,具体核磁数据和质谱数据见表2;
表1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理化数据
表2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质谱和氢谱数据
实施例20除草剂活性测试
1测试样品:
实施例2-19制得的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
2筛选方法:
2.1筛选靶标:芥菜、酸模、小藜、菵草、早熟禾和棒头草;
2.2试验方法:取内径7.5cm花盆,装复合营养土至3/4处,直接播种上述六种杂草靶标(芽率≥85%),覆土0.2cm,待杂草长至3叶期左右备用;
各化合物按照150g a.i./ha剂量在自动喷雾塔(型号:3WPSH-700E)施药后,待杂草叶面药液晾干后移入温室培养,30天后调查对杂草的活性(%)。
2.3操作程序:
2.3.1用分析天平(0.0001g)称取一定质量的原药,用含1%吐温-80乳化剂的DMF溶解配制成0.5%或1.0%母液,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备用;
2.3.2取温室培养材料,分别编号,实施例2-19制得的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分别编号1~18;
2.3.3按设置剂量定量移取药液进行茎叶喷雾分别以喷雾溶剂和清水为对照;
2.3.4处理试材置于温室培养;
2.3.5调查:处理30天后目测生长情况,计算生长抑制率(防效);
2.3.6统计结果:
调查结果,按以下公式计算各化合物对杂草的防效:
防效(%)=(对照株高-处理株高)/对照株高,所得结果见表3;
防效进行除草活性分级:A级防效>90%,B级防效75~90%,C级防效50~75%,D级防效25~50%,E级防效<25%;
表3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
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18个)对冬季草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表3),在150g a.i./ha剂量下苗后茎叶喷雾处理,18个样品对3个禾本科杂草靶标具有较高活性,抑制率在75%~100%,有的甚至高达90%~100%;18个样品仅对2个棒头草靶标具有较高活性,抑制率在90%~100%;上述化合物对阔叶杂草靶标有一定活性。其它化合物除草活性一般或活性不明显。
本说明书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仅仅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技术特征:
1.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式(Ⅰ)中,R为取代苯基,所述取代苯基的苯环上的H被取代基单取代或多取代,单取代或多取代的取代基各自独立的选自烷基、卤素或烷氧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式(Ⅰ)中取代苯基R的取代基烷基为C1~C4的烷基,卤素为F、Cl、Br或I;烷氧基为C1~C4的烷氧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式(Ⅰ)中R为2-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2-甲氧基苯基、4-乙氧基苯基、4-叔丁基苯基、2-乙基苯基、2-甲基-6-乙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2-甲基-3-氯苯基、2-氟苯基、4-氟苯基、2,4-二氟苯基、2,6-二氟苯基、3-氯苯基、4-氯苯基、3-溴苯基或4-碘苯基。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如(Ⅱ)所示的R-2-(-4-羟基苯氧)丙酸和2,3-二氟-5-氯吡啶在有机溶剂中,加热条件下进行williamson醚化反应,生成如式(Ⅲ)所示的中间体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
步骤1)所得如式(Ⅲ)所示的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如式(Ⅳ)所示的取代苯胺加入溶剂中,以EDC·HCl为缩合剂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溶剂,得粘稠固体,搅拌下加入无水乙醇使其溶解,在冰浴条件下,调节体系pH值至7~8,再缓慢加入无水乙醇,待体系刚好澄清,继续搅拌20~40 min,不断析出白色固体,所得白色固体经乙醇水混合溶液洗涤,抽滤、干燥得目标产物,即得如(Ⅰ)所示的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
如式(Ⅳ)所示取代苯胺中R为取代苯基,所述取代苯基的苯环上的H被取代基单取代或多取代,单取代或多取代的取代基各自独立的选自烷基、卤素或烷氧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如(Ⅱ)所示的R-2-(-4-羟基苯氧)丙酸和2,3-二氟-5-氯吡啶的摩尔比为1~1.3:1,优选为1.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有机溶剂为DMF;步骤2)中溶剂为二氯甲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williamson醚化反应中,如(Ⅱ)所示的R-2-(-4-羟基苯氧)丙酸在有机溶剂中,先在70~80℃下搅拌1~3 h,再加入2,3-二氟-5-氯吡啶并升温至88~92℃反应6~8 h。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反应中,如式(Ⅲ)所示的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和如式(Ⅳ)所示的取代苯胺的摩尔比为1:0.9~1.2,优选为1:1.05。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反应中,如式(Ⅲ)所示的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在常温下溶解于溶剂中,降温至4~6℃,再加入如式(Ⅳ)所示的取代苯胺和EDCI,反应7~9h。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在除草剂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以R‑2‑(‑4‑羟基苯氧)丙酸和2,3‑二氟‑5‑氯吡啶在有机溶剂中,加热条件下进行williamson醚化反应,生成中间体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中间体与取代苯胺加入溶剂中,以EDC·HCl为缩合剂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含手性碳的芳氧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在150mg/ml浓度下对菵草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性,抑制率高达80%以上,对棒头草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性,抑制率高达90%以上;对早熟禾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性,抑制率高达75%以上。
有关此专利详情请联系农药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 联系人:史先生;联系电话:0513-89093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