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技术交底的沟通和完善离不开三方甚至多方配合
考虑到分工,往往专业的人只能做专业的事情,特别是随着分工细化,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面对商务或者业务,还需要面对技术,这样多方面的沟通,往往会造成一些沟通障碍,有时候,需要考虑成本,不得不缩小专利申请量,或者缩小保护范围,有时候呢,技术觉得没啥,或者商务觉得不值这个钱,而付出与得到,往往存在一些关系,也可能造成低质量专利出现,毕竟,有些撰写人员完全就是按照价格来做,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而最大的损失,还是因为沟通问题,专利交底书的沟通,最好通过双方进行,减少中间环节。如果能面对面,现场沟通是最好的,毕竟可以针对现场看产品,看图纸,那么,对技术人员理解或者对撰写人员强化认识,都很有帮助的。但这种看现场,确实也是需要成本的,毕竟时间太快,有时候一个半天,可能好些时候,还是浪费在路上,所以,这就会增加成本。
而一个好的专利,肯定是多方面沟通出来的结果,相互提醒,相互提示,相互配合,这本身就是相互学习和提升的过程,虽然,产出的只是一些看起来还不错的专利,但实际上,过程的付出,体现出一些沟通技巧。相互配合太重要,但实际上,能完美配合的还是很少。
因此,在针对技术交底书后续问题上,克服这种不足,优化事务流程,也确实需要重点考虑。如果在技术完成初稿或者定稿后,技术人员最好能好好看一看,实在看不懂,也要将图纸和关键技术点看看,不然,出现问题,后面答复就很麻烦。
作为撰写人员,在依据技术交底书完成撰写后,也不可夜郎自大,觉得肯定没问题,实际上,一些疑点或者困惑,往往就是专利技术的核心创造点,也是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关键之处,如果忽略了,往往得不偿失了。
所以,在专利技术交底书提供后呢,还是需要好好面对的,多方人员,不要忽略专利技术交底书背后的沟通和完善问题,也不要忽略背后隐藏的理解或者不理解问题,因为这正是专利需要核心保护之处。因此,在专利撰写和服务中,没有小事,无论是业务员,还是技术人员,还是心细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