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通用名称:爪哇虫草菌Ij01,国际通用名称:Isaria javanica Ij01,爪哇虫草菌Ij01属真菌杀虫剂。
爪哇虫草菌JS001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发现的害虫致病菌类杀虫剂。属于虫草菌科、虫草菌属,是一种与冬虫夏草菌亲缘性很高的杀虫真菌。
爪哇虫草菌JS001作用机制独特,能有效防治化学杀虫剂抗性害虫。爪哇虫草菌JS001可与化学杀虫剂交替使用,延缓抗性产生。爪哇虫草菌JS001杀虫谱广,可有效防治烟粉虱、蚜虫、稻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斜纹夜蛾等咀嚼式口器害虫和螨类,适用作物包括番茄、黄瓜等蔬菜,月季、菊花等观赏花卉,及小麦和水稻等大田作物。
生物学分类地位:真菌门(Eumycota),有丝分裂孢子真菌类(Mitosporic fungi),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丝孢科(Hyphomycetaceae),棒孢霉属(Isaria)。有效成分主要以分生孢子形态存在。
菌种保藏机构及编号: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M208171。最适生长温度为25℃;适合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PDA)培养基。适宜贮存温度为2~10C。
形态学特征:在(PDA)培养基上,起初菌落呈灰白色、绒毛状,不规则圆形,背面淡黄色;继续培养3~5d后,菌落表面升淡紫色孢子层。培养8d菌落直径25~30mm。产孢结构呈有1~3个瓶梗的轮状分枝结构,瓶梗基部球形或椭圆形,基部膨大。分生孢子透明,球形或梭形(近椭圆形),呈收尾相接的链状。
1000亿孢子/g爪哇虫草菌Ij01母药:外观为灰色均匀疏松粉末,无味。堆积密度为0.786g/mL(20℃),在干燥环境下至少2年稳定,对光照较为敏感。
200亿孢子/g爪哇虫草菌Ij01可湿性粉剂:外观为灰白色粉末,无特殊刺激性气味;松密度为0.32g/mL,实密度为0.49g/mL;与水,还原剂(铁粉),灭火剂(磷酸二氢氨),中等氧化剂(高锰酸钾),松节油接触具有稳定的化学相容性;无腐蚀性;无爆炸性;非易燃物质。干燥减量≤8.0%;pH值范围5.0-8.0;湿筛试验(通过75μm筛)≥98%,悬浮率≥80%;持久起泡性(1min后)≤60mL;润湿时间<120s。产品的冷、热贮存和常温稳定性合格。
1000亿孢子/g爪哇虫草菌Ij01母药和200亿孢子/g爪哇虫草菌Ij01可湿性粉剂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经皮LD50>2000mg/kg,急性吸入LC50>5000mg/m3;兔眼睛刺激性为中度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性)试验结果呈弱致敏性。
1000亿孢子/g爪哇虫草菌Ij01母药和200亿孢子/g爪哇虫草菌Ij01可湿性粉剂均为低毒杀虫剂。
1000亿孢子/g爪哇虫草菌Ij01母药和200亿孢子/g爪哇虫草菌Ij01可湿性粉剂对日本鹤鹑LD50(30d)>3.6x10 8孢子/mL;
意大利工蜂接触LD50(14d)>3.6×106孢子/蜂;
意大利工蜂经口LD50(14d)>6.7 x106孢子/蜂;
对斑马鱼LC50(30d)>1.8×107孢子/mL;
大型蚤EC50(2ld)>1.8x107孢子/mL;
家蚕急性毒性LC50(24d)>3.6×109孢子/mL。
微生物增殖试验、叶面增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
从第1d~第10d,植物叶面上爪哇虫草菌浓度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第12d时出现小幅升高而后持续降低,到第20d后浓度过低,无法检测。水中增殖试验:该母药在水中数量随时间变化为:接种后第1d~第6d基本呈增长趋势,且在第6d达到最大值,随后呈现下降趋势,在第20d后下降速度缓慢,趋势稳定,最终低于初始接种量。
爪哇虫草菌Ij01属真菌杀虫剂,主要防治斜纹夜蛾等多种鳞翅目害虫。其作用方式为:爪哇虫草菌Ij01的分生孢子附着于寄主斜纹夜蛾体壁上,适宜环境下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降解了侵入点体壁结构,穿过体壁进入血腔,通过摄取寄主的营养进行自身的生长繁殖,一定程度后,会使寄主僵硬死亡。
合适条件下通过接触进行新一轮的传播侵染。具适应性广,生存能力强,方便生产侵染体及扩散特点。经室内活性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亿孢子/g爪哇虫草菌Ij01可湿性粉剂防治甘蓝斜纹夜蛾药效较慢、药效较高。
在斜纹夜蛾低龄幼虫发生始盛期施第1次药,间隔7d再施药1次,连续施药2次;推荐使用剂量(制剂用量)为60~90g/667m2,使用方法为喷雾。使用时一定要掌握在斜纹夜蛾低龄幼虫始盛期施药,一定要将药液喷施均匀。
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也有很好的防效,对赤眼蜂等天敌安全,对甘蓝生长无不良影响。
截至目前,爪哇虫草菌lj01在国内登记两个,详细情况见下图。

来源:《农药科学与管理》2021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