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中土生物科技(安徽)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的35%螺虫乙酯·杀虫环可分散油悬浮剂产品(螺虫乙酯10%+杀虫环25%)在我国获批登记,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大葱蓟马,推荐于蓟马发生初期,以50~60毫升/亩剂量,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1次,每季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7天。这是螺虫乙酯首次在我国大葱上登记。
螺虫乙酯属于脂类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而影响脂类生物合成;杀虫环属于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内吸和熏蒸作用。二者合理混配,对大葱蓟马防治效果较好。
此前,在我国有效登记防治葱(大葱、小葱)蓟马的农药产品共有85个,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9个,苦参碱12个,噻虫嗪11个,虫螨腈6个,啶虫脒、虫螨腈·噻虫胺各5个,杀虫环、呋虫胺、呋虫胺·氟啶虫酰胺各3个,溴氰虫酰胺、倍硫磷、氟啶虫酰胺·噻虫胺、虫螨腈·氟啶虫酰胺各2个,吡虫啉、吡丙醚·联苯菊酯、联苯菊酯·噻虫嗪、联苯菊酯·噻虫胺、噻虫胺·溴氰虫酰胺、杀虫环·溴氰虫酰胺、吡蚜酮·虫螨腈、溴氰虫酰胺·呋虫胺、多杀霉素·呋虫胺、呋虫胺·溴氰菊酯各1个。
GB 2763尚未制定螺虫乙酯在葱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